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当前已进入夏秋季食源性疾病高发期。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合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很容易腐败,加之苍蝇叮咬,污染食物,一旦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疾病。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日常预防重于治疗,市民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冰箱冷藏菜肴,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夏秋季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夏秋季食物容易腐败和霉变,易引发食物中毒。要预防食物中毒,请注意以下几点。 01 食品新鲜安全很重要 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安全和卫生,定型包装的食品一定要仔细查验是否在保质期内。 02 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 夏秋季在室温下保存食品不宜超过4小时。婴幼儿的食品一定要现吃现做。进餐后将剩下的食物放入冰箱贮存,隔夜的绿叶蔬菜不再食用。 03 海鲜货要煮透 吃海鲜,要煮熟、炒熟或炸透后再吃,用开水焯、用醋拌等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 04 彻底清洗和加热食品 对于蔬菜,要多浸泡、清洗;而肉类食品要彻底加热。 05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在加工食品前要将双手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06 吃冷饮莫贪多 不能无节制地吃冷饮,这样会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的紊乱,降低局部抵抗力,容易发生腹泻。 怎样预防腹泻这类疾病呢? 01 注意饮用水卫生 饮用水煮沸后使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02 讲究食品卫生 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03 注意手的卫生 注意手的卫生。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04 清洁环境 灭蝇、灭蚊、灭蟑、灭鼠。 05 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 特别是不要共用餐具吃、喝。 如何应对食物中毒呢? 01 催吐 进食后的1至2小时内,食物还在胃肠道中,可以用催吐的方法,减少体内毒素的含量。 02 促排泄 当问题食物已进入肠道,呕吐不能起太大作用时,可通过服用泻药以缩短问题食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03 喝水 食物中毒后出现上吐下泻,人体容易失水和电解质失衡,通过饮用淡盐水或糖水补充水分,同时促进问题食物的排出。如果是重金属类引起的中毒,还可以喝牛奶。 04 尽快就医 当食物中毒症状非常强烈,甚至出现抽搐和晕厥现象,必须及时就医,同时保留食品样品供专业人员采样检测。 冰箱冷藏菜肴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夏秋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较多,多数是因为吃了冰箱里的剩饭和凉菜,随后出现急性腹泻、全身乏力、阵发性腹痛,在家自服药物后没缓解才来就诊,被医生诊断为感染性肠炎。 很多人习惯在冰箱里长期储存食物,又不定期清洁冰箱。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部分细菌会在湿冷环境中滋生,食用时,细菌就会入侵胃肠引发急性胃肠病。冰箱冷藏菜肴,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取出食用时一定要加热、煮透。将凉拌菜放入冰箱再拿出来吃,这种食用方式不科学,不利健康。 夏秋季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目前已知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如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氏菌,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还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 以上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禽的肠道、内脏和肌肉以及各种海产品中,患者或带菌者的肠道排泄物中也有。日常膳食中的肉类、蛋类、乳类、水海产品等,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而人们在食用时若未能煮熟、蒸透,加上人若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或患其他慢性疾病,更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一旦家中出现腹泻、呕吐病人,要及时就医。发生腹泻后,要迅速补充糖盐水,人体一旦脱水,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重者可导致死亡。 来源: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