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人体的湿、燥、寒、热与饮食的调理(第二部分下) 第三十五集: 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属芳香化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 犯中焦,脾阳被困,运化失常,症状如脘腹痞满,食少倦怠,舌苔白腻等。常用药物有藿香、 厚朴、砂仁等。 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作用化湿、解暑、止呕。一般使用量5-10克。 与砂仁、紫苏叶等同用治妊娠呕吐。藿香与半夏同用治湿浊中阻呕吐,偏湿热者加黄连、竹 茹,偏寒湿者加丁香、白豆蔻。与黄芩、茵陈、滑石等同用治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藿香 与厚朴、半夏、紫苏等同用,治暑天外感风寒,内伤生令,症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 恶吐泻等。藿香与半夏、苍术等同用治湿浊中阻、中气不运,症状见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 疲体倦等。注意凡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舌绛光滑、或胃热作呕、中焦之火盛者均不宜使用。 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大肠经。作用行气燥湿、消积导滞、下气平喘, 是治疗湿阻气滞而胀满之要药。厚朴也有降压作用,但降压时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 率加快。一般使用量3-10克。厚朴粉末冲服,每日2-3次,每次3克,可治急性肠炎、阿 米巴痢疾和菌痢。厚朴与陈皮、苍术同用,治湿阻中焦、气滞不利,出现脘闷、腹胀、腹痛 或呕逆等。厚朴与织实、大黄同用,治肠胃积滞而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厚朴与大黄、芒硝、 织实同用,治热结便秘。与桂枝、杏仁同用,治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发作之喘咳。厚朴与 紫苏子、橘皮等同用,治痰湿内阻之胸闷喘咳。注意由于厚朴行气力较强,如应用不当容易 耗元气而破气,所以虚胀者药量不可过大。孕妇也须慎用。 砂仁:性温、味辛,气芳香。归脾、胃、肾经。作用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开胃消食。砂仁挥发油芳香健胃,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所以是开脾胃之要 药,和中气之佳品。一般使用量5-10克,入汤剂宜后下。砂仁与白术、织实、木香等同用, 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砂仁与白术、党参、陈皮、伏苓等同用治脾虚气滞。砂仁与白豆蔻、 苍术、厚朴、半夏、陈皮、木香、白术、伏苓、人参、甘草等同用,治脾胃寒湿引起的脘闷 呕恶、腹痛泄泻、不思饮食。砂仁与木香、织实、白术、荷叶、陈米等同用,治胸腹胀满、 痞闷呕吐、食滞、消化不良。砂仁与黄耆、人参、白术等同用,治妊娠中脾虚气滞之胎动不 安。砂仁研末吞服治脾胃寒湿之吐泻。也可以与木香、陈皮、白术等同用,或与干姜、附子 等同用,治脾胃寒湿之吐泻。如妊娠脾虚气滞而呕吐不能食,可单用砂仁炒熟研末服用,也 可以与白术、苏梗同用。注意阴虚有热者忌用砂仁。 第三十六集: 利水渗湿药:此类药物还分利水消肿药、利水通淋药与利湿退黄药。这类药以渗利水湿、 通利小便为主要功效。服药后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所以也称为渗湿利尿药。主要适用于水 湿停蓄体内,导致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以及湿邪为患或湿热引起的湿痹、淋浊、黄疸、湿 温、腹泻、痰饮、疮疹等证。 《宝贝银发族》许医师讲座论述人体的湿、燥、寒、热与饮食的调理(第二部分) 利水消肿药:如伏苓、薏苡仁、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须、葫芦等。 伏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作用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是利水、 渗湿、消肿的主药,也是治痰饮、湿痰咳嗽等症之要药。伏苓药性平和、不伤正气,凡内在 脏腑、外在肌肤,出现水湿痰饮为患,证候不分寒热虚实,皆可随证配用。但尤多用于偏寒 偏虚者。伏苓的健脾功效,也是由于利湿的结果。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则湿停,湿除脾可健。 伏苓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还具有镇静、降低血糖的作用。 一般使用量10-15克。伏苓与党参、枣仁、龙眼肉、木香、远志等同用,治心脾不足之心神 不宁、心悸失眠。伏苓与白术、桂枝同用,治痰饮内停于胃呕吐清水。伏苓与半夏、陈皮等 同用,治痰饮在肺咳嗽痰多。伏苓与白术、天麻同用,治痰饮眩晕。伏苓与半夏、生姜等同 用,治疗由于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呕吐清水而眩悸者。伏苓与桂枝、甘草、大枣同用,治疗由 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烦、眩晕、不得眠。伏苓与猪苓、泽泻、白术等同用,治疗表邪不解, 随经入腑的膀胱蓄水证,症状见水肿或小便不利。伏苓与附子、生姜等同用,治疗脾肾阳虚 水肿。伏苓与猪苓、泽泻、滑石、阿胶等同用,治疗阴虚、水热互结的小便不利、水肿。与 人参、白术、甘草等同用,治疗脾胃虚弱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伏苓与人参、山药、白 术、薏苡仁、砂仁等同用,治疗脾虚湿泻、消化不良。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肾经。作用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 热排脓。现代研究薏苡仁所含的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和 抑制骨骼肌收缩的作用,对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使用量10-30克,汤剂使用量 可达30-克。因薏苡仁力量缓和,用量要大,且宜久服。生薏苡仁利湿热;止泻一般用 炒苡仁。薏苡仁常与车前子、猪苓、伏苓、泽泻等同用,以加强利水袪湿作用,主治水肿小 便不利。薏苡仁与木瓜、牛膝、防己、紫苏、槟榔等同用治,足膝肿痛、湿脚气。薏苡仁与 白术、伏苓、黄耆等同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单用薏苡仁煎 服,治湿热所致砂淋、石淋、热淋等。炒苡常仁常与白术、伏苓、山药、炒扁豆、欠实米等 同用,加强健脾除湿作用,主治脾虚泄泻。脾虚湿盛,常用生、熟苡仁同用。薏苡仁煮粥食 用,治风湿久痹之水肿、筋脉挛急。薏苡仁与连翘、滑石等同用,治湿郁热蒸蕴于经络。薏 苡仁与杏仁、麻黄、甘草等同用、治身痛发热的风湿病。薏苡仁与苇茎、桃仁、冬瓜仁等同 用,治肺胸痛、咳吐脓痰。薏苡仁与附子、丹皮、败酱草等同用,治阑尾炎。生薏苡仁有 清热排脓效果,例如与冬瓜子、桃仁、芦根等同用,治肺脓疡(肺);如肺已溃,吐大量 脓血者,配桔梗、白芨有帮助排脓的作用。生薏苡仁与银花、当归、生地、玄参、生地榆、 黄芩、甘草、生大黄、丹皮等同用,治急性阑尾炎;如阑尾炎已化脓穿孔或形成脓肿,日久 不愈者,可配附子、败酱草使用。生薏苡仁还有舒筋、利关节及缓解痹痛的作用,常配袪风 湿、活血药、补肾药同用,治风湿痛、筋急拘挛、关节肢体变形等。单用薏苡仁煎服治扁平 疣、寻常疣。薏苡仁除药用外,因为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等,所以也可以作为食品, 既可佐餐,又能清暑利湿。注意点:薏苡仁性滑利,其含的薏苡仁油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 应慎用。还有,津液不足者慎用薏苡仁,小便多者不宜用。 第三十七集: 冬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归肺、小肠经。作用排除水湿以消肿。一般使用量9-30克。 冬瓜皮与白术、伏苓、黄耆等同用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而偏有热者。冬瓜皮与西瓜皮、白 茅根、玉米须、赤小豆等同用,治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的肾小球炎。单用冬瓜皮煎水代茶饮治 《宝贝银发族》许医师讲座论述人体的湿、燥、寒、热与饮食的调理(第二部分) 14 荨麻疹。注意冬瓜皮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作用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袪湿退黄、止血。 一般使用量10-30克。赤小豆与鲤鱼同煮食,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赤小豆与白茅根、桑 白皮同用,治急发大腹水病。赤小豆与薏苡仁、冬瓜仁、防己等同用,治湿热壅结、气滞血 瘀之肠。赤小豆与栀子、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赤小豆与赤芍、槐花同用,治痔疮出 血。赤小豆与少量食盐同煮至豆烂饮用,可防治中暑。赤小豆研末,或用蛋清调涂患处,能 治幼儿湿疹。注意,尿多者忌用赤小豆。 玉米须:性平味甘。归膀胱、肝、胆经。作用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现代研究玉米须有 较强利尿、抑制蛋白质排泄的作用;还能增加血中凝血原,加速血液凝固。一般使用量15 -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单用大剂量玉米须煎服,也可以与赤小豆、冬瓜皮、车前草 等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淋痛等。单用大剂量玉米须煎服,或与茵陈、郁金、 栀子等同用,治湿热黄疸、阳黄、阴黄等。单用玉米须每日15克,泡开水代茶饮用,治高血 压病。单用玉米须每日50克,煎水代茶饮用,饮用量不超过每日的尿量,治各种原因引起的 水肿。 葫芦:性平、味甘。归肺、小肠经。作用利水消肿。葫芦皮与猪苓、伏苓、泽泻等同用, 治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等。 第三十八集: 利尿通淋药:这类药如灯芯草、滑石、泽泻、车前子、通草、瞿麦等。 灯芯草:性微寒、味甘淡。归心、肺、小肠经。作用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灯芯草与木 通、栀子、甘草、滑石等同用,治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之热病。灯芯草单用,或与蝉蜕、竹 叶、钩藤等同用,治心烦不眠、小儿夜啼、小儿惊风等。单用灯芯草煅烧存性、研末吹喉, 治喉痹,或涂抹患处治口疮。 滑石:性寒、味甘淡。归胃、膀胱经。作用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是治湿热 淋证、暑湿之常用药。滑石粉能吸附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对皮肤、粘膜有保护作用,撒 布创面,可保护创面、促进结痂。内服还能镇吐、止泻及阻止毒物吸收。一般使用量10-15 克,纱布包煎。滑石与木通、车前子、瞿麦等同用,治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热淋、石淋、 尿闭等。滑石与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同用,治石淋。滑石与甘草同用,治暑热病之烦渴、 小便短赤。滑石与薏苡仁、杏仁、白蔻仁等同用,治湿温病之胸闷、气机不畅。滑石外用能 清热收湿,治皮肤湿疹、痱子等,单用滑石粉或与煅石膏、炉甘石等研粉撒布患处。或与枯 矾、黄柏等同用,研末撒患处。滑石与薄荷、甘草同用,研末制成痱子粉,治疗痱子。滑石 粉与甘草同用煎服,治百日咳。滑石与甘草、生石膏同用煎服,治小儿胃热流涎。滑石清热 解暑,应用于暑湿证及湿温病,滑石与甘草合用名六一散;滑石与砂仁合用名益元散;滑石 与青黛合用名碧玉散;滑石与薄荷合用名鸡苏散。滑石与通草、黄芩同用清热渗湿,治湿温 病中热重于湿、小便短赤者。注意凡脾虚者、热病伤津者以及孕妇,均应该忌用。 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作用利小便、清湿热,泻肾、膀胱湿热。现代研 究泽泻存抗尿结石、降血脂、帮助免疫力的作用。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 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等。一般使用量6-10克。泽泻与白术、砂仁同用,治湿热引 起的泄泻。泽泻与伏苓、猪苓、车前子等同用,治肾与膀胱的湿热证。泽泻与白术、伏苓、 丹参、半夏、天麻、钩藤、陈皮、生姜、竹茹等同用,治美尼尔氏症。泽泻与滑石、甘草、 《宝贝银发族》许医师讲座论述人体的湿、燥、寒、热与饮食的调理(第二部分) 15 知母、黄柏等同用治淋浊。现代泽泻常用于治疗高血脂症。使用泽泻注意,临床应用时有少 数病人出现食减、嘈杂、肠鸣、腹泻等肠胃反应。 车前子:性寒、味甘。归肝、肾、肺、小肠经。一般使用量5-10克,宜纱布包煎服。 作用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车前子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车前子每日9 -18克,水煎代茶饮,治高血压。车前子与炒麦芽、炒红高梁糠同用煎服,治小儿泄泻。车 前子与木通、滑石、篇蓄等清热利湿药同用,治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淋漓涩痛。单用车前子 研末,米汤送服;或与白术、伏苓、泽泻等同用,治湿盛于大肠之小便不利水泻。车前子与 菊花、决明子等同用,治目赤涩痛。车前子与熟地黄、菟丝子等养肝明目药同用,治肝肾阴 虚之两目昏花、内障不明。车前子与瓜萋、枇杷叶、贝母等同用,治肺热咳嗽痰多。注意凡 肾虚滑精者慎用。车前子的植株车前草的功用也差不多,作用清热利尿、袪痰、凉血、解毒。 主治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肿疮毒等。一般使用量干草 3-30克,鲜品30-60克,煎服或捣汁服。车前草可增加尿量,并增加尿酸、尿素、盐分的 排出。车前草有较好的镇咳、平喘、袪痰作用,镇咳作用缓慢而持久,且无成瘾性,是一味 非常有前途的镇咳、平喘、袪痰药,而且价格低廉、药源丰富、无副作用等优点。车前子与 车前草均能增加小肠的推进速度,使小肠的容积增大,达到很强的缓泻作用。车前草与白头 翁、黄柏、黄连、陈皮、篇蓄、瞿麦、白花蛇舌草等同用,治急性肾盂肾炎。车前草与龙胆 草、金钱草、谷芽、麦芽、虎杖、酸枣仁等同用,治活动性肝炎。车前草与补骨脂、肉桂、 生黄耆、水蛭、桃仁、当归、瞿麦、篇蓄、织壳等同用,治前列腺增生。 通草:性微寒、味甘淡。归肺、胃经。作用清热利湿、通气下乳。通草与滑石、竹叶、 白茅根等同用,治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通草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同用,治 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注意凡气阴两虚、内无湿热者或孕妇慎用。 瞿麦:性寒、味苦。归心、小肠、膀胱经。作用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是治淋要药。 瞿麦与木通、车前子、篇蓄等同用,治热淋、血淋。瞿麦与金钱草、海金沙等同用,治石淋。 瞿麦与牛膝、琥珀、大蓟、小蓟等同用,治血淋。瞿麦与红花、桃仁、赤芍等同用,治血热 瘀阻之经闭、月经不调。注意脾气虚弱者或孕妇忌用。 第三十九集: 利湿退黄药:这类药如茵陈蒿、鸡骨草、溪黄草等,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茵陈蒿:性微寒、味辛苦。归脾、胃、肝、胆经。作用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是治黄疸 病之要药。主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有利胆保肝作用,有解热 降压作用,对人型结核菌有完全抑制作用,还有增强免疫力作用和抗肿瘤作用。一般使用量 6-15克。茵陈蒿与黄柏、大黄、栀子等同用,治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黄疸(阳黄证),如急 性肝炎、传染性肝炎等。茵陈蒿与伏苓、猪苓等同用,治湿重于热的黄疸。茵陈蒿与附子、 干姜、桂皮、白术等同用,治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宣之阴黄证,如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肝硬化及慢性胆囊炎等。茵陈蒿与柴胡、金钱草、海金沙、栀子、木香、织壳、大黄等同用, 可以治疗和预防胆色素胆石病及非结石胆管病。茵陈蒿与柴胡、白芍、赤芍、织壳、薏苡仁、 甘草等同用,治乙型肝炎。单用茵陈蒿代茶饮用兼漱口,每日30克,连用3天,治复发性口 腔溃疡,症见口唇干焦或爆裂、出现脱皮结血痂、舌边溃疡或满口糜烂、舌红舌痛、心烦不 寐等。单用茵陈蒿煎服治胆道蛔虫。茵陈蒿与黄柏、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同用,煎服或 煎汤外洗,治湿疮瘙痒症。注意凡蓄血发黄、血虚萎黄者慎用。 《宝贝银发族》许医师讲座论述人体的湿、燥、寒、热与饮食的调理(第二部分) 16 鸡骨草: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肝、胃经。作用清热利湿、舒肝、散瘀止痛。主治黄疸 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等。一般使用量15-30克。鸡骨草与田基黄、车 前草、酢酱草等同用,治胁肋不舒、脘腹胀痛之湿热黄疸(例如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鸡骨草 与海金沙、叶下珠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刺痛。鸡骨草与广金钱草、石韦、玉米须等同用, 治泌尿系统结石。鸡骨草与两面针、鸡骨香、救必应等同用,治胃痛、风湿骨痛等。鸡骨草 与瘦猪肉煮食,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单用鸡骨草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乳腺 炎。注意鸡骨草种子有大毒,应用时必须清除所有豆荚,以防止中毒。 溪黄草:性凉、味甘苦,归肝、胆、胃、大肠、膀胱经。作用清肝利胆、袪湿退黄、凉 血散瘀。对肝硬化、肝癌引起的黄疸有疗效。一般使用干品15-30克;鲜品30-90克。溪 黄草鲜品捣汁冲服治湿热下痢(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溪黄草与酢酱草、铁线草等同用,治 湿热黄疸。溪黄草与茵陈蒿、鸡骨草、车前子、田基黄等同用,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 溪黄草单用鲜品捣汁冲服,或与火炭母、凤尾草、天香炉等同用,治湿热下痢。溪黄草鲜品 捣烂外敷治跌扑外伤,损及筋脉关节,导致局部气血瘀滞,可散瘀止痛。注意溪黄草药性寒 凉,寒湿者忌用。 去湿食疗汤水篇----- 在平时生活中也会遇上与湿相关的问题,可以用食疗汤水去调理。 夏季雨水多,加上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易于相因为患,俗语说“暑多挟湿”。所以 夏天常易患暑湿证,表现为身热心烦、胸脘痞闷、纳呆倦怠、汗多尿少、舌苔黄腻等。此时 既要清暑热又要利水湿,常用性味甘淡而凉,消暑利水之品,例如车前草、滑石、冬瓜皮、 通草、蕹菜、白瓜、节瓜等组成汤水。常用汤水如下: 蕹菜车前猪腰汤──用料:猪腰克、蕹菜克、鲜车前草克。制法:车前草 去根须洗净,先放入滚水锅内武火煮沸,改文火煲15分钟,去渣留汤。接着洗净蕹菜摘小段, 将猪腰也洗净剖开,切除筋膜,切片,一起放于车前草汤内煲滚片刻,即可调味食用。功效: 清热解暑、利水除湿、解药石毒。适应症: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倦怠,小便短赤,心烦口渴, 舌红苔白,脉缓;或下焦湿热之小便淋漓不畅、以及砂淋血淋等。现代多用于防治中暑、尿 道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肾结核、膀胱肿瘤等属于下焦湿热者见。蕹菜 性微寒、味甘淡,既可清热解暑又能利水除湿,可作为清热凉血药;车前草性寒味甘,滑利, 善于利水通淋,常用于暑湿泄泻,尤宜于湿热下注、热结膀胱之小便淋漓涩痛;猪肾性平味 甘咸,含维生素B1、B2、C和烟酸、蛋白质、脂肪、磷铁钙等,功能补肾利水,虽然药力 不明显,但配伍蕹菜、车前草则可利水不伤肾。此汤水不适用于脾肾虚寒者。 车前田螺汤──用料:连壳田螺0克、车前子50克、红枣10个。制法:先用清水浸 养田螺1~2天,经常换水以漂去污泥,将田螺切尾;用纱布包车前子;红枣洗净去核。把全 部用料放入滚水锅内,武火煮沸,改文火煲2小时,饮汤吃螺肉。功效:利水通淋、清热祛 湿。适应症: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涩痛、淋涩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便胀满、舌红苔 白、脉数。现代多用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属于膀胱湿热,见有上述症状 《宝贝银发族》许医师讲座论述人体的湿、燥、寒、热与饮食的调理(第二部分) 17 者。车前子性寒味甘,善于利水通淋;红枣性温味甘,虽无清热通淋功效,但可以培土制水, 既能增强车前子利水之力,又可以使利水不伤脾肾;田螺性凉味甘咸,既能滋阴清热,又能 利水通淋。三者煮汤,既增强利水通淋之功,又可利水不伤正气。此汤还能清肝经湿热,治 目赤肿痛及妇女带下黄臭等。此汤水降泄力较强,孕妇忌用。 慈菇螺蛳汤──用料:连壳螺蛳0克、慈菇克、猪苓克、小茴香15克。制 法:先用清水浸养螺蛳1~2天,经常换水以漂去污泥,切尾;慈菇去皮洗净,拍碎;小茴香 洗净。把全部汤料放进清水锅内,武火煮沸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饮汤吃螺肉和慈菇。功 效:清热止渴,利水通淋。适应症:下焦湿热、小便短赤涩痛、或淋漓不畅、少腹胀痛、舌 红苔黄、脉弦数,亦可用于湿热砂淋。现代病如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 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等属于下焦湿热,见有上述症状者。慈菇又称茨菇,性微寒味甘,能 清热利水通淋;猪苓性平偏凉、味甘淡,能利水渗湿,可增强慈菇利水通淋之功;螺蛳又叫 蛳螺或方田螺,性寒味甘,功能清热止、渴利尿通淋。湿性粘腻,所以用辛温芳香的小茴香, 行气以助化湿利水,并起调味和胃的作用。此汤利水力颇强,孕妇慎用。 车前滑石汤──用料:车前草鲜品克、滑石克、马蹄粉50克、冰糖适量。制法: 先取凉开水约20亳升,调化马蹄粉与冰糖;接着将车前草洗净,与滑石一齐放入锅内,加清 水约2升,武火煮沸改文火滚15分钟,取汁冲入已调化的马蹄粉冰糖内,搅匀饮用。功效: 清热解暑、利水通淋。适应症:用于感受暑湿、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白 薄;或治疗下焦湿热之小便涩痛、淋漓不畅、少腹胀满。现代病如日射病、小儿夏季热、夏 季微热,以及尿道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等属于感受暑湿,或下焦湿热见有上述症状者。 滑石性寒味甘淡,质滑,能利窍,善于清热解暑又能利水通淋;车前草性寒味甘,有显著的 利尿作用,与滑石同用可增强清热利水之力;马蹄即是荸荠,性微寒味甘,能清热生津;冰 糖性平味甘,能补中生津。合用煮汤,既能清热利水又不伤津,而且清甜可口。孕妇与脾阳 虚者慎用此汤。 草菇丝瓜肉片汤──用料:草菇克、丝瓜2个、新鲜荷叶1角、瘦猪肉克、生 姜1片,精盐、生抽、白砂糖、麻油少许,生粉适量。制法:先将精盐、生抽、白砂糖、麻 油、生粉等拌匀,作为腌料备用;用清水洗净新鲜猪肉,抹干水切片加入腌料,使其入味备 用;拣选新鲜草菇,切除茹脚洗净,对半剖开备用;拣选新鲜丝瓜,削去棱边,用清水洗净, 切成块状备用;新鲜荷叶洗净备用;生姜洗净去皮,切一片备用;瓦煲加适量清水,先武火 煲滚,然后放入草菇、丝瓜、瘦猪肉、生姜,等水再滚,改文火继续煲至汤好,放入荷叶, 稍滚后熄火,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佐膳饮用。功效:清热解暑、生津解渴、利尿去湿。适 应症:凡天气炎热、口干口渴、茶水饮多,食无胃口、小便不畅、烦热不安,可用此汤作为 食疗。此汤鲜甜美味可口,很适合一家大小日常饮用,既可经常饮用,又可清热气,使小便 通畅,令人精神爽利。草菇性凉味甘,新鲜草菇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对降低血压、降胆固醇有一定作用;丝瓜又叫胜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化痰、凉血的 作用;荷叶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暑作用,没鲜品也可用干品代替;瘦猪肉性微寒味甘咸, 有滋阴补肌、润肠养胃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辛,有解表、散寒、温胃、解毒的作用。 土伏苓绿豆老鸭汤──用料:土伏苓50克、绿豆克、陈皮1角、新鲜荷叶1角、老 鸭1只、精盐少许。制法:先将老鸭去毛皮内脏洗净,斩成大件备用;将土伏苓、绿豆、陈 皮分别用清水浸透,洗净备用;瓦煲加适量清水,先武火煲滚,然后放入土伏苓、绿豆、陈 皮和老鸭,等水再滚起,改文火继续煲3小时左右,再放入荷叶稍滚,以少许精盐调味,即 可饮用。功效:清热消暑、利尿去湿、养阴生津。适应症:经常饮用可以清热气、解热毒, 防止皮肤出现湿疹、疮疖等症状。如果天气炎热、口干口渴、烦躁,睡不安宁,皮肤生湿疹、 热痱、疮疖,小便不畅、尿液黄赤,可以饮用此汤。土伏苓性平味甘淡,有解毒利湿的作用; 绿豆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利水消暑作用;陈皮性温味辛苦,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 用;荷叶又叫莲叶,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作用,没有鲜荷叶可用干荷叶代 替。老鸭性平味甘咸,俗语说老鸭滋阴,有滋阴补虚、利尿消肿的作用。 赤小豆节瓜淡菜汤──用料:赤小豆克、瘦猪肉克、节瓜克、淡菜克、 生姜1片、精盐少许。制法:赤小豆用清水浸透,洗净备用;淡菜用清水浸软,洗净撕去须 状物,备用;节瓜去皮洗净,切大件备用;瘦猪肉洗净,沥干水备用;生姜洗净去皮切1片 备用。瓦煲加适量清水先武火煲滚,然后放入全部汤料,待水再滚起,改文火煲至赤小豆软 熟,加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佐膳饮用。功效: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利尿去湿。适应症:此 汤鲜甜可口,适合一家大小日常佐膳饮用,可以利尿去湿,使小便畅顺,令人精神爽利。如 果天气炎热、精神不振,饮食无胃口、小便不畅顺,身体燥热,可以用此汤作食疗。赤小豆 性平、味甘,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节瓜性平、味甘,有生津止渴、利尿解暑的作 用;淡菜性微寒、味甘,有滋阴益肾、平肝熄风、消瘿瘤的作用;猪肉性微寒、味甘咸,有 滋阴补肌、润肠养胃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辛,有解表、散寒、温胃、解毒的作用。 节瓜豆腐鱼头汤──用料:节瓜克、豆腐2块、生姜1片、大鱼头1个、精盐少许。 制法:拣选新鲜大鱼头,用清水洗净斩件,再以生姜、油将大鱼头煎透,铲起备用;节瓜去 皮洗净,切大件备用;豆腐洗净沥干水备用;生姜洗净去皮切1片备用,瓦煲加入适量清水, 先武火煲至滚,然后放入生姜和节瓜,再煲滚改文火煲至节瓜软熟,再放入大鱼头和豆腐, 等鱼头煮熟,加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佐膳食用。功效:清热消暑、利尿去湿。此汤鲜甜可口, 适合一家大小日常饮用,既可经常饮用,又可清热气,使小便畅顺,消除疲倦,令人精神爽 利。如果天气炎热、口干口渴、茶水饮多、小便不畅,食无胃口、疲倦乏力无精神,可用此 汤作为食疗。节瓜性平味甘,有生津止渴、利尿解暑的作用;豆腐性微寒味甘,有清热生津、 解渴解毒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辛,有解表的作用;大鱼头性温味甘,有暖胃健脾、袪风补益 的作用。 双豆节瓜田鸡汤──用料:赤小豆、炒扁豆各克,节瓜克,陈皮1角,田鸡 克,新鲜荷叶1角,精盐、生抽、烧酒、白砂糖、生油各少许,生粉适量。制法:先将精盐、 生抽、烧酒、白砂糖、生油各少许,适量生粉拌匀,开成腌料备用;将田鸡净,去掉头、 爪尖、皮、内脏,加入腌料,使腌入味备用;节瓜去皮洗净,切大件备用;赤小豆、炒扁 豆和陈皮分别用清水浸透,洗净备用;新鲜荷叶洗净备用。瓦煲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煲 至水滚,然后放入赤小豆、炒扁豆、陈皮、节瓜和田鸡,待水再滚起,改文火继续煲至赤小 豆、炒扁豆软熟,以少许精盐调味,再放入荷叶稍滚,即可佐膳饮用。功效:清热解暑、健 脾去湿、利尿消肿。此汤鲜甜美味,适合一家大小日常饮用,既可经常饮用,又可清湿热, 健脾胃,消除疲倦,令人精神爽利。如果天气炎热、饮食无胃口、疲倦嗜睡、精神不振,小 便不畅,双脚肿胀行动不便,可用此汤作为食疗。赤小豆性平、味甘,有健脾去湿、消肿解 毒的作用;扁豆又叫白扁豆,性平、味甘,炒用可健脾、和中化湿的作用;节瓜性平、味甘, 有生津止渴、利尿解暑的作用;陈皮性温、味辛苦,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田鸡性 凉、味甘,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补养胃气的作用;鲜荷叶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暑 的作用。 金菇芽菜冬瓜汤──用料:金菇大豆芽菜各0克,冬瓜克,生姜2片,新鲜荷叶 1角,精盐少许。制法:金菇、大豆芽菜和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金菇、大豆芽菜分别摘去 尾端,生姜去皮切2片备用。冬瓜洗净,去皮、瓜瓤和瓜子仁,切件备用。荷叶洗净取1角 备用。瓦煲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大豆芽菜、冬瓜和生姜,待水再滚 起改文火继续煲1小时左右,放入金菇滚至熟,再放入荷叶稍滚即可,以少许精盐调味,佐 膳食用。功效:清热消暑、去湿除烦、利尿消肿。适应症:如果天气炎热,茶水饮得太多, 食无胃口,头重坠,欠精神,疲倦,手脚乏力,小便不畅,尿液黄赤等,可以用此汤作食疗。 由于本汤可以清热气、健脾胃、利尿去湿、消除疲劳、使人精神爽利,又清甜可口,所以也 适合一家大小日常饮用。金菇又叫金针菇,性微凉、味甘淡,有清热生津、利尿去湿的作用; 大豆芽菜性平、味甘,有利水去湿,消肿解酒的作用;冬瓜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消痰、清 热解毒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辛,有解表散寒、温胃解毒的作用;荷叶性平、味甘微苦,有 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作用。 扁赤小豆黄瓜汤──用料:炒扁豆、赤小豆各克,灯芯花10个,陈皮1角,蜜枣2 枚,老黄瓜1个约1克左右,精盐少许。制法:老黄瓜洗净去皮、瓜瓤和瓜子仁,切大件 备用。炒扁豆、赤小豆、陈皮分别用清水浸透,洗净备用。灯芯花和蜜枣分别用清水洗净备 用。瓦煲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汤料,待水再滚起,改文火 煲3小时左右,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佐膳食用。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去湿。适应症:如 果身体燥热、口干口渴、周身骨痛、饮食无胃口、疲倦乏力、皮肤生疮疖热痱、小便不畅顺、 尿液黄赤、大便不畅顺等,可以用此汤作食疗。也适合一家大小日常佐膳食用,可以避免夏 天出现暑热病症,和皮肤生疮疖等症状。 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利尿去湿等功效的汤料还有:花旗参、西瓜皮、生熟薏苡仁、 大头菜、广东白菜、葫芦瓜、雪菜、荞麦、苋菜、绿豆、粟米须、眉豆等。 花旗参又叫西洋参,性凉、味甘苦,有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的作用。 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热解暑、利水去湿、生津止渴。 生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有利水渗湿、袪风湿、清热排脓的作用。 熟薏苡仁性平、味甘淡,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大头菜是芜菁腌制的小菜,性微凉、味甘咸,有清热、健胃、利尿、生津的作用。 广东白菜性微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利水,清凉补益,但脾胃虚寒、肺寒者不 宜。 葫芦瓜性凉、味甘淡,有清热除烦、利水通淋、生津止渴的作用。 雪菜性凉、味甘咸,有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的作用。 荞麦性寒、味甘,功能清热除湿、健脾消积、降气宽肠,凡白带、白浊、泄痢等气盛湿 热症皆宜。 苋菜性凉、味微甘,有清热、利湿、凉血的作用。 绿豆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利水消暑的作用。 粟米须性平、味甘淡,有利水通淋、利胆退黄、降血压和治糖尿病的作用。 眉豆又叫饭豆,性平、味淡涩,有健脾调中、利水消肿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