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51139294638105&wfr=spider&for=pc 冷冷冷……你有没有感受到骤降的气温? 11月2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11月28日至30日,受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沙尘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大部地区有4~6级偏北风,阵风7~9级;气温先后下降10℃~16℃,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断崖式降温”来袭,从南到北一夜之间“真·入冬”! 此次寒潮会出现“断崖式降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11月28日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此次寒潮过程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剧烈降温,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大部地区累计降温幅度有10至16℃,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6℃甚至20℃以上。 本次寒潮过后就会一直冷下去吗? 寒潮过后,北方地区的气温将在30日前后自西向东陆续回升,南方地区12月2日前后气温也将开始回升。与前期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相比,在冷空气影响的前后几天时间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转为明显偏低。 寒潮来袭,请收好这份防寒指南! 护好头——戴个帽子 ”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时,如果只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因为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护好颈——戴好围巾 ”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护好腰——双手搓腰 ” 腰是人的“一把手”。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除了衣着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双手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热后捂在后腰上,温暖腰肾,同时双手转圈按揉。 护好鼻——冷水搓鼻 ” 气温骤降,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护好脚——泡泡足浴 ” 脚踝部有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足浴要做到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寒潮天气防好5种病 防哮喘、慢阻肺 ” 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老胃病”易发作 ” 天气转凉的时候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本身有胃病的人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防心梗、心绞痛 ”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防脑卒中 ” 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脑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防骨折、防腰痛 ” 冬天气温低,人的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寒冷刺激下,还有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 寒潮天气或气温骤降时有哪些防护措施?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8) |